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特色探析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6-10 [来源]: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对其进行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突出、逻辑严密,形成了鲜明的三大话语特色。

一、语言真情流露、通俗易懂,形成喜闻乐见的“百姓话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话语立场,紧紧围绕“人民”话语主体,高度提炼大众意识,做到真情融入、智慧表达,形成了一套熔铸共识、凝聚民心的“百姓话语”。

1.始终围绕“人民”话语主体,语言情真意切“聚民心”

一般而言,话语言说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之前,已经拥有基本的原则和立场,从而使话语内容更加深刻、更富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习近平告诫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话语立场,紧紧围绕“人民”话语主体,语言情真意切、春风化雨,成为其话语的鲜亮特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人民”话语主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他还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把“人民”看成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梦想的人,把群众立场、群众愿景作为“中国梦”的价值旨归。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价值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应该是价值的享有者,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做到“身入”“心入”和“情入”。习近平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他多次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此外,习近平在阐述改革发展时特别强调要“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其价值旨归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其话语紧紧围绕“人民”话语主体展开,语言情真意切、真情流露,形成凝聚民心的话语力量。

2.高度提炼大众意识,语言通俗易懂“接地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表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接受和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高度提炼大众意识并将其强化为国家意志,形成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话语特色。

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言说者的话语内容,必须使用他们熟悉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注重话语表达,并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平实淳朴“接地气”的语言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述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面,习近平既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又显示了高超的语言魅力。例如,在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中,习近平带领全党许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局面。习近平强调“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住房问题上,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正面回应并一锤定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谈及理想信念时,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语言典雅规整、开放包容,凝铸新颖独特的“中国话语”

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既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从“世界性话语”中凝铸新颖独特的“中国话语”,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语言典雅规整、意境深远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公众场合多次为传统文化“代言”,反复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明确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里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语言典雅规整、意境深远。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分别引用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及李白《行路难》中的名言来比拟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即“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鼓励领导干部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克服“本领恐慌”,习近平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谈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习近平借古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说明,并借《礼记•大学》中的“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弥漫着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借用平仄押韵的古语名言使其话语更加丰满鲜活,彰显了典雅规整的话语特色和语言魅力。

2.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语言新颖别致、与时俱进

话语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客观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气度,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理性而睿智地作出“中国诊断”,并以新颖独特的“中国话语”提出“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不是一个封闭狭隘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科学体系。在回应复杂的全球性难题时,习近平颇具中国特色的话语风格和言说方式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有的品格和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习近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和为贵”,高瞻远瞩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力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了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此外,习近平敢于突破常规,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力图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一些颇具标识性的概念,如“中国梦”“共享理念”“新常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杜绝“洋概念”“伪概念”混淆视听。在“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面前,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明确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深邃睿智的主张得到全世界的赞同和青睐,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领袖魅力和宽广气度。

三、语言形象生动、练达自如,形成脍炙人口的“习式流行语”

话语表达是一门艺术,而习近平深谙于此。在全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习近平举重若轻、淳朴亲民,自成一套口口相传的“习式流行语”,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1.语言形象生动、入木三分,产生民间 “共鸣”效应

作为一个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基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往往十分形象生动、入木三分,显示了其鲜明的话语特色和理论品质。谈及治国理政,习近平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他对待治国大事举重若轻、从容不迫,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生动形象地告诫广大领导干部治理国家要像烹小鲜那样小心谨慎、恰到好处。在勉励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告诫广大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言语之中饱含着对青年学子的孜孜教诲和殷切期望。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谈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习近平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谈及发展道路问题,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习近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着人们熟知的理念,娓娓道来、入木三分,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和拍案叫绝,被人们广为传颂。

2.语言练达自如、简洁明快,呈现网络“刷屏”之势

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习近平总能以别具一格的话语风格征服广大人民群众,“圈粉”无数。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异军突起,其因幽默诙谐、简洁时尚、新颖别致、生动俏皮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也吸引了一大批网络爱好者。受语言环境和受众特点的影响,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逐渐影响到党和政府的话语环境,习近平因其独特的话语特点一度成为官方话语的“流量担当”,并形成了一整套人们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习式流行语”。谈梦想,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激起亿万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强烈共鸣,引发人们关于梦想的思考。谈和平发展,习近平强调“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应格外珍惜和维护;谈历史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让人为之一振;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勉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谈执政理念,强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谈三农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暖到群众的心底,并被广为流传;谈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成中国反腐“品牌”,反腐斗争永不收官……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习近平以其练达自如、简洁明快、凝练生动的话语风格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文件带进百姓生活,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习式流行语”。

话语是反映时代脉搏的精准“仪器”,是大众社会心理的“晴雨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独特的话语表达不断传递着中国共产党良好的“亲民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的话语魅力!